梵华说印度(42):中印边境对峙的根源(上)
这几天中印加勒万河谷对峙经历了喧嚣之后,开始逐步冷却下来。2020年6月19日,印度莫迪总理在其主持召开的“中印边界问题全国党派大会”上,令人惊讶的承认“他们(中国军队)没有闯入我国边境,也没有占领我们的任何哨所”,非常难得的公正的表明了印度官方的态度,在印度国内也引起了轩然大波。不管是什么原因让莫迪总理在全国党派会议上道出如此令印方尴尬的事实,这都符合中印两国政府积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边界对峙的战略态度,在过去十几年的边界对峙中,也一贯如此,保持和平、发展经济始终是中印两国政府的首要任务。
中印两国在近十年的交往中,走的虽近但却不亲。纵使在金砖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G20,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投行(AIIB)等国际组织框架下,中印都保持了积极合作与战略上的协调一致,但是在具体两国之间经济和文化合作上,却显得差强人意。根据民航资源网数据,疫情前,中印每周仅有134个航班来往于两国各大城市之间(其中中方每周94架次,印方每周40架次),而2019年中韩冬春季航班计划中,中韩两国间往返航班每周计划总量达2644架次(其中2444班为客运航班,200班为货运航班)。又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19年中国印度双边贸易总额为6395亿人民币,还不如中国越南的7079亿人民币。这两组鲜明的数据对比,与中印这两个同为10亿级别人口大国的地位是格格不入的。而造成这种中印近而不亲的现状,就是因为中印边界问题给两国关系发展带来的困扰。尤其是印度,始终不能放下包袱,着眼长远,甚至经常故意通过边界问题谋求眼前小利。印度这种矛盾心态的背后不仅有长久历史的根源,也有错综复杂的现实原因。
两个新国家的相遇
中印两国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有着非常奇妙的同步性和相似性。1947年8月15日,印度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摆脱了英国殖民者两百多年的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独立后的印度新政府全盘接收了英国殖民政府留下的资源,也期望将英国殖民者的势力范围最大化转化为印度的领土。在这个理念下,印度政府对内以武力威慑为基础,通过“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将领土内尚处于独立状态的土邦逐一纳入印度版图,对外则从英殖民政府的压迫对象摇身变成英殖民政府的继承者,加紧了对边境地区土邦或者附属国的渗透。
对于西藏,英国人撤离印度后,印度新政府立刻继承了英国殖民政府派驻在西藏的原班人马和全部特权。虽然把西藏纳入印度的势力范围或者变成印度的保护国要远比克什米尔、锡金、不丹、尼泊尔困难。但是对于尼赫鲁来说,至少让西藏独立,成为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缓冲区,也是有着巨大战略意义的。西藏的独立分子在外国政府的支持下,也加紧扩军备战,布防重点地区,防止解放军进入西藏。
不过,让尼赫鲁始料未及的是,中国这边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腐拉朽之势击溃了国民党军队,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到了1949年12月底,解放军就已经解放了大西南。此时,毛泽东主席以深远的战略眼光做出了立即进军西藏的重要决策。解放军也放弃休整,顶着极大的困难,于1950年1月开始进军西藏。在昌都地区击溃支持藏独的武装势力后,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署《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解放军于1951年10月26日,抵达拉萨;11月1日抵达边境察隅;11月下旬抵达日喀则;1952年7月6日抵达边境亚东;从新疆出发的解放军则于1951年6月抵达边境普兰;同年8月3日抵达边境阿里地区的噶尔县。两个新兴国家的武装力量终于第一次在中印边界相遇,中印边界问题从此也就成为中印这两个崭新国家必须要面对的政治问题。
毛泽东主席的英明决断和解放军不怕牺牲的顽强精神,使得解放军迅速抢占了西藏多处战略要地,让西藏独立分子勾结外国势力谋求西藏独立的幻想在其羽翼尚未丰满之时就化为了泡影,印度尼赫鲁政府也不得不面对现实,放弃了支持西藏独立的图谋。没有毛主席的远见卓识,今天的中印边界问题和西藏问题可能会更加的复杂和棘手,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确有着异于常人的洞察力和大局观。此外,尼赫鲁在建国初期,也从大局角度出发,务实的采取了对中国友好合作的态度,因此中印两国在1954年4月正式签订《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印度从此承认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但是,两国并未能就边界划定达成协议,中印两国在50年代初期的蜜月期掩盖了双方在边界问题的分歧。
尼赫鲁的豪赌
众所周知,中印两国于1962年进行了一场战争,打破了中印两国2000多年世代友好的传统,重创了中印关系,负面影响延续至今。这次中印加勒万河谷对峙其实也是1962年中印战争地震余波的冲击,而且这样的余震还将长期存在。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尼赫鲁从开始对华友好的态度到后来发生180度转变,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呢?中印两国对此的解释是大相径庭的,或许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会显得更加公正一些。英裔澳大利亚学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Nivelle Maxwell)自1959年起就担任英国《泰晤士报》驻南亚记者,常驻印度首都新德里。内维尔自1962年起就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印边界战争的报道,并于1970年出版了《印度对华战争》(India’s China War)一书,以大量的证据明确的指出了中印边界战争是由印度挑起来的。内维尔的这本书被印度政府列为禁书,让我联想起2015年英国拍摄的反映德里公交车强奸丑闻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India’sDaughter)也被印度政府列为禁片。《印度对华战争》这本书在国内曾经出版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淘一本看看。
(作者内维尔与《印度对华战争》英文和中文版)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尼赫鲁迷之自信冒险和中国开战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条:
(1917年英国殖民政府的绘制的英属印度地图,蓝色圆圈是印巴分治独立后,统一与独立矛盾比较尖锐的地区)
综合以上因素,在内外不同因素的合力推动下,尼赫鲁不顾中国和印度国内有识之士苦口婆心的劝说,半推半就的坐到了赌桌前。他非常需要通过一场酣畅淋漓的赌局完胜来摆脱自己当前的困境。而且,尼赫鲁自认为手中抓着稳操胜券的王炸好牌,怎么看都是必胜无疑的好局面。可是令尼赫鲁没想到的是,对手中国手中的牌虽不大,但却也相当有实力,而且中国共产党几十年逆境中斗争的经验还很丰富。几个回合下来,尼赫鲁就输的一派涂地。受此沉重打击,此后不到两年,尼赫鲁就于1964年5月26日郁郁而终。
尼赫鲁的政治豪赌把中印两国拖入黑暗的时代,给东方文明的团结复兴蒙上了一层阴影,至今都挥之不去,这是中印两国至今边界对峙频发的历史根源,让人可悲可叹。历史没有如果,但是还是禁不住感慨,当年尼赫鲁若能在中印友好的道路上坚定的走下去,那该多好!